角金线鲃

Gibbibarbus angularis   Zheng et Wang
   

  232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背鳍iii-7;臀鳍iii-5;胸鳍i-15;腹鳍ii-7。侧线鳞(见图 公式3),侧线鳞上的第一行体鳞60。第一鳃弓外鳃耙9。下咽齿3行,2·3·4—4·3·2。脊椎骨数4+33。 体长为体高的3.0倍,为头长的3.4倍,为尾柄长的4.8倍,为尾柄高的9.6倍。头长为吻长的2.5倍,为眼径的13.3倍,为眼间距的3.6倍。体高为体宽的2.2倍。
体较厚,稍侧扁。头较长,吻平扁,头后部急剧隆起、有一朝前的角状突,为枕脊扩大和肌肉组成。背缘弧形,腹缘较平。吻突出,吻皮盖于上唇基部;吻端至眼后缘约等于眼后头长。口亚下位,呈马蹄形,上颌末端稍超过鼻孔后缘的垂直线。唇较肥厚,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,唇后沟向前伸达颏部,左右不相连。鼻孔在眼的正前方,至吻端远较距眼前缘为近。眼很小,位于头侧中上方,其上缘接触头背部轮廓线。须2对,较发达,口角须稍长于吻须。鳃盖膜在前眶骨后缘的下方稍前连于峡部;鳃孔上角稍高于眼上缘水平线。鳞片小,椭圆形,埋于皮下,排列较稀疏;背鳍前方及胸腹部有裸露部位。侧线鳞比体鳞为大;侧线完全,自鳃孔上角较平直地延伸至尾鳍基中央。背鳍和臀鳍基皮膜扩大,腹鳍基无腋鳞。
背鳍外缘平截,末根不分枝鳍条基部粗硬,后缘具锯齿,末端柔软分节;其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,距吻端较尾鳍基为近。胸鳍末端尖,超过腹鳍起点。腹鳍后伸达肛门。
臀鳍紧靠肛门之后,末端约伸达尾柄中央。尾鳍叉形。
鳃耙较短小,呈三角形片状,排列稀疏。下咽齿细长,顶端尖而钩曲。鳔2室,后室约为前室的1.2倍。腹膜肉色。
浸泡标本全身乳白色,时间长变为灰色,沿侧线及体上部有暗色斑块。各鳍颜色与体色接近。

大小

背鳍iii-7;臀鳍iii-5;胸鳍i-15;腹鳍ii-7。侧线鳞(见图 公式3),侧线鳞上的第一行体鳞60。第一鳃弓外鳃耙9。下咽齿3行,2·3·4—4·3·2。脊椎骨数4+33。 体长为体高的3.0倍,为头长的3.4倍,为尾柄长的4.8倍,为尾柄高的9.6倍。头长为吻长的2.5倍,为眼径的13.3倍,为眼间距的3.6倍。体高为体宽的2.2倍。

国内分布
标本信息

测量标本1尾,体长67mm;采自贵州盘县。